如果你一看到標題,
就知道這三個字指的是什麼,
那我要說,我萬分佩服。
很喜歡刺蝟的優雅這本書
得知作者要來台辦簽書會的消息,
連忙趕進度要把它看完,
但由於作者是位法國哲學教授,又是個日本通
光是能以小津安二郎這位電影大師作品中的茶花精神掌握地這麼貼切
不免有耐人尋味的哲學理論需要參透,
以及大量的日本文化意涵,都意味深長阿,
更有幾個名詞,是我要查才能知道確切的指涉,
對蹠點便為一例,想知道可以繼續看下去喔
我覺得妙極!!
以下引自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0%8D%E8%B9%A0%E9%BB%9E
對蹠點(英文:antipodes),亦有人稱為對蹠地,為地理學與幾何學上的名詞。
球面上任一點與球心的連線會交球面於另一點,亦即位於球體直徑兩端的點,這兩點互稱為對蹠點。
也就是說,從地球上的某一地點向地心出發,穿過地心後所抵達的另一端,就是該地點的對蹠點。
因為人站在球面上均是頭朝天、腳踩地,如果兩個人站在地球直徑的兩端,
兩人的腳底恰好彼此相對,所以對蹠點的英文是由「anti」與「pode」兩字所組成,
前者有相對、反向的意思,後者則代表腳的意思,從字義上來看便是「腳與腳相對」之意。
尋找對蹠點的方式有很多種,通常是由經緯度來推算(經度減180度,緯度南北互換),
而最簡單的方法,便是將一張世界地圖上下逆轉180度後,放在另一張相同比例的世界地圖上,
彼此重疊的兩個點就是對蹠點。
由於對蹠點分別位於地球的兩端,其最大的特徵就是彼此的寒暑與晝夜剛好相反;
此外,就電磁波通信而言,對蹠點之間的傳遞效果通常都較其週邊地區好,
這就是所謂的「對蹠點效果(antipode effect)」。
因為地球表面有超過70%是海洋,所以在世界上很少有兩個城市剛好為相對應的對蹠點。
一般普遍認為,中國上海的對蹠點為烏拉圭的薩爾托
(雖然有些人認為是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但薩爾托的經緯度更為接近)、
台北的對蹠點是巴拉圭的亞松森、紐西蘭基督城的對蹠點是西班牙的拉科魯尼亞。
英國格林威治的對蹠點,非常接近紐西蘭的安蒂波德斯群島,
這也是該群島名稱─「Antipodes Islands」的由來。
此外,台灣(又稱作福爾摩沙)的對蹠點約當於阿根廷的福爾摩沙省,這可以算是偶然中的巧合。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0%8D%E8%B9%A0%E9%BB%9E&variant=zh-tw"
木吉他,悠揚的琴聲,閉上眼,享受~
- Oct 18 Sat 2008 12:01
對蹠點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